![]() |
该图片由OpenClipart-Vectors在Pixabay上发布 |
多番检索信息和评估后,在畅言社交评论等等选择里,我看中了 Intense Debate。它有这些优点:大厂产品(Automattic)、支持所有平台(Wordpress 与 Blogger 互为竞争关系,但是 Automattic 也支持 Blogger.com)、可显示最新评论。其中 Blogspot 首页或者日志页显示最新评论,能启动读者更多交流,这一功能最合我意。
那么,要想在 Blogger.com 加入 IntenseDebate 插件,大致要做以下四步骤。
一、注册帐号并且安装 IntenseDebate 评论插件
点击官网链接注册。英文不低于小学水平的话,注册过程、设置功能等,不会有太多麻烦。在 Blogger.com 加入 IntenseDebate 插件,除了备份好 Blogger XML template,还要把 IntenseDebate 自动处理后的模板再另行备份,为下一步优化 Blogger 页面样式准备。
![]() |
上传 Blogger.com 模板文档,交给 IntenseDebate 自动加入评论插件 |
二、优化布局 Blogger Template 日志页面里 Intense Debate 的区域(DIV)
和其他站点一样, Blogspot(CSS:Division)横向、纵向多重套嵌区域,导致 Intense Debate 在 Blogger Template 自动加入评论区域(Division),但是与日志区域(post-body-container)可能不会对齐。结果日志区域(DIV)与页面左边距,和评论区域与页面左边距不一致,好像人龅牙一般吓退旁人。
为了解决页面 DIV 参差不齐,我把 Intense Debate 处理过的 comment xml 放到了
<div class='post-footer'>
后的第一层,也就是
<div class='post-footer'><!--Intense Debate-->lorem ipsum<!--/Intense Debate--></div>
这个 XML 管理的思路,是使用现代浏览器(顺便鄙视一下微软自己也淘汰的 IE)右键 inspect(检查) 功能,查看页面各种元素的命名、页面元素在页面组织里的位置关系、和页面元素的设定。
这样会不会更好理解我刚才示例的 intense debate comment code?我的评论区域,上一层区域是 post-footer,那我顺然得把 intense debate 页面自动加工过的 Blogger 模板 XML里面,那些和 comment 有关的代码,以区域(DIV)为一个最小单位放到 post-footer 闭合的区域里。
三、本地化 Intense Debate 设置
网页展开如果没有达到闪电样一般快的,可以关闭掉 embeded video 功能。方法:登入 Intense Debate 网页帐号后,到 https://intensedebate.com/plugins/429731 看到 YouTube Embeddable Video 有 deactivate 按钮的,按一下 deactivate。
另外,默认安装的 Intense Debate,在评论框下缘加了横幅 banner,显示 powered by IntenseDebate,重复了评论登入界面的横幅。这里可以找到这个横幅的元素名称,在 CSS 里通过 display:none 隐藏。
四、Intense Debate 和 Blogger 评论并存
WFUBlog 提供了解决思路,用两个 Tabs 分别列入 Google Blogger Comments 和 Intense Debate Comments,具体可以看他的日志按葫芦画瓢操作。
如果有疑问,欢迎留言。如果觉得喜欢和有用,欢迎转发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